深圳停止引進人才,開始引進醫(yī)生。這“一停止,一開始”背后的深意,值得人們深思。
停止引進人才,發(fā)生在去年的9月1號,最先開始“人才引進”的深圳表示,要暫停對人才的“住房”、“生活”補貼。這些補貼的錢,每年高達1.5w、2w、3w元,分別對應來深圳工作的本科生、碩士生、博士生(一流大學,普通大學不算)。高昂的補貼費用,吸引了很多高學歷的人到深圳工作。高昂的補貼對這些高學歷的人來說,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。他們中的很多人,就是因為這個才選擇到深圳工作的。
但誰能想到,深圳會這么快地取消,對高學歷人才的補貼。取消這些人的補貼,代表著高學歷人才,可能不會選擇深圳了。可是,當大家還沒來得及想一想,“這些高學歷人才到底能給深圳創(chuàng)造多少價值,深圳是賺還是虧”的時候,深圳卻高調宣布了另一條消息,那就是計劃在一年內,招聘醫(yī)療人員,填補7734個空缺的醫(yī)療崗位。
7734是什么概念,大家可能不太清楚,這7734個,高于國內20多個省去年招聘的醫(yī)療崗位,可以說是高出平均水平好多了。除了招的人數多,深圳給出的待遇也很高:符合引進人才標準的人,給70萬年薪,如果是領軍人物,年薪在百萬以上。據傳,深圳為了挖一個頂級呼吸病專家,花了1個多億,來幫這個專家重新組建團隊,搭新的平臺。
深圳一邊停止引進人才,一邊高調引進醫(yī)生,這一舉動有何用意呢?
首先,第一點就是:不管我們承認不承認,所謂的“人才”,標準已經變了。這種改變是現(xiàn)實的,這種改變大家也都已經察覺到了苗頭。那就是大學生太多了,大學生多得數不清了,不廣大學生多得數不清了,研究生都開始泛濫了。舉個例子,2022年,考研究生的人數是457萬,這個457萬我這里不做解讀,相信大家能理解457萬人考研究生,意味著什么。所謂的本科生、研究生這些“高學歷”,已經不再稀罕。
還有一點是,雖然說“物以稀為貴”,高學歷人才雖然不再稀罕了,但這里還有一個額外需要考慮的,高學歷=人才嗎?相信在10年、20年以前大家是相信等于的,但現(xiàn)在這個“=”號,要變成一個“?”號。在高學歷的光環(huán)褪去后,剩下的還有價值的,也就是那些“硬核學科”了,比如:電氣、醫(yī)學、材料等學科,這些學科都是能切實創(chuàng)造價值,而且是真正價值的學科。這些學科入門門檻更高,這些學科出來的人,也更加有價值。
在這些學科中,醫(yī)生就是最典型的。在醫(yī)生這個行業(yè)中,一名普通的醫(yī)科學生,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醫(yī)生,需要大量的時間在一次次治療中積累經驗。這種積累雖然沒有考試難,但這種積累的經驗更加有價值,為社會做的貢獻也是最大的。正因為貢獻的價值大,所以深圳給出的醫(yī)生的待遇才高。
說到這里,相信大家就能明白我的意思了?,F(xiàn)在中國的發(fā)展已經進入了要質量,而不是數量的階段。不僅僅是工廠效率、食品安全要提高質量,中國的發(fā)展對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,那就是學歷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能不能潛下心來進入制造業(yè),為社會留下汗水(當然工資也要到位),或者從事需要豐富經驗的行業(yè),用心積累用心為人民服務。
時代在改變,深圳對人才的定位,也在改變。深圳這樣做,顯示出了他在人才定位上的“上下分化”,他需要干制造業(yè)的,需要干服務業(yè)的,不需要其他多余的。
最后,深圳開始引進有經驗的人進來,也有為自身考慮的原因?,F(xiàn)在深圳發(fā)展得很快,他不缺資金,但作為城市來講,他之前發(fā)展得太快,他的醫(yī)療和教育服務,相對于其他超大型城市來說,還是落后的。所以,在停止引進人才后,深圳開始引進優(yōu)秀的醫(yī)生和教師。所以呢,講到這里,你明白深圳未來需要什么人才了嗎?對此,你是怎么看的,歡迎在評論區(qū)留言討論。